2015年3月29日 星期日

《秒速五公分》:靈魂最初的溫度












































「在那一瞬間,我好像知道了永恆、心靈或靈魂的意義。

就像把這十三年間的一切都分享給了對方,而這之後的下一秒,卻是無比的悲傷。明顯的溫暖、她的靈魂、該如何收藏、該帶向何方?我都不明白,我深知這之後,我們無法一直在一起,因為在我們面前無情擺放著的,是對現在的我們來說,還是龐然大物的人生以及那無盡的時間。」

   
《秒速五公分》大概是新海誠最初的成名作吧。看完會忍不住在心中輕輕歎息,這是描述著男孩與女孩相遇,分隔兩地而後成長和思念的故事,令我數度想到村上春樹的《國境之南》。

  
十三歲那年,男孩為見女孩一面,搭乘遙遠的令人絕望的電車在大雪紛飛的夜晚趕路,時間像是懷有惡意般刻意阻撓,然而奇蹟似的是,女孩竟然還是在車站等待著他,他們走到櫻花樹下擁吻,剎那間體會靈魂的溫度,這樣燒著的刻印也就一輩子跟隨著男孩,令他再難以動心。

   
比起宮崎駿,新海誠在台詞方面用心得多,畫風在此作中尚不成熟,但他擅長描繪天空的景色,無論是衛星發射到太空的黃昏,或雪景銀河,新海誠擅於將情感寄託在畫面而非人物上。

  
《秒速五公分》確實是部美得令人絕望的故事,但真正叫人嘆息感慨的並非故事本身,而是我們。

  
我想,我大概可以想像,那樣靈魂碰觸後再難以割捨的寄託,年輕如十三歲的孩子,那倒不一定是愛情,而是第一次真正有人可以理解,可以碰觸我們巨大純真的感傷,在面對時間與距離所構成的漫長鴻溝之間,理解了彼此的無力感:我們不可能在一起,所以隔天才在清晨對方即將啟程之際,收回了原本要遞出情書的手。

  
然而我們已經無法體會那種理解彼此靈魂的感覺了。我們已經二十歲,世故得可悲,幾乎要不相信世界上有這樣美好的事情存在,對我們而言,那只是個鬧彆扭的情節,為什麼不挽回呢,為什麼不聯絡,為什麼不把話說開,但其實我們都知道一旦話語出口,這一切將煙消雲散,不復從前,我們已經成熟、不再是孩子。

  
如果是在高中或國中看這部片,我想我大概會感動得近乎落淚吧。

  
但現在我已經明白這種宿命似、無可挽回的純真情感了,當我理解之際,我就必須要往前走,就像男主角在電車交錯之際多希望也看見女主角的回眸,可在櫻花片片凋零,幻影轉瞬即逝的剎那,你並不能期望什麼,因為你再也無法回去了啊。


  

03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