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9日 星期日

《盜貼人生The Double》:竊取、竄改與存在









「你坐到我的位子了,請你讓開。」

  
詹姆斯賽門(James Simon)從瞌睡中驚醒,他先愣了愣,環看四周,昏暗老舊的電車中空無一人,眼前的男子卻執意要他換位置(何況這並非對號列車),詹姆斯心中滿腹困惑與質疑,甚至懷疑對方是否故意來找碴,但他最後還是選擇了讓座,這樣卑微的開場大概開宗名義表明了貫穿整部作品的核心:存在(existence)。

  
故事發生在虛構的國度,整個氛圍相當卡夫卡,燈光黯淡,電梯老舊,沒有白日的場景,色調帶有喬治歐威爾的壓迫與緊張。男子在資料工廠工作七年,日復一日的整理與計算,但是卻沒有人記憶他,他有個嘮叨失憶在療養院的老母親,他心儀暗戀著在另一個樓層工作的金髮小姐,甚至在夜晚偷窺女人的一舉一動,但他並非變態,他只是可悲,對於情感之事不知所措。

  
某日,在對面公寓有人跳樓死亡的隔天,部門轉來一名新員工,賽門詹姆士(Simon James),他長得和詹姆士賽門一模一樣,但卻徹底不同:他能言善道,會拍馬屁討上司和女人歡心,風流幽默,幾乎人人都喜歡他,與主角薄弱的存在感完全相反,而他,竟然也藉著這樣的能力與機會,一步步奪取、竄改詹姆士原本的人生...

  
整部電影以黑色幽默且奇異的手法,透過辦公室荒謬的劇情,傳達出存在的困境。

  
劇情中許多人如主角、女主角,不知道自己為何存在,總是感覺自己被忽視、不受肯定,他們的人生沒有意義,機械式地重複著日常的作業,故事中的人都被抹滅了人性,警衛、老闆、同事、速食店的員工,無情感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裡面唯一擁有自由穿透、不受規則與道德所束縛的人,只有賽門。

  
面對賽門步步進逼,威脅、奪取、竄改原本他的人生,詹姆斯的退讓卻只讓賽門的存在感更加濃烈,也沒有任何反駁的力氣,心愛的女人被搶被劈腿,工作被革職取代,直到他看到賽門出席他母親的葬禮,終於忍不住揮拳,這時卻發現了震驚的事實:原來他們竟是同一個人!

  
人的能力與性格,如果可以被量化成數據,比較出高低,工作效率高的人取代低的,幽默風趣取代沈默寡言,那是否人的存在只有社會主流肯定的價值?

  
導演用這樣的極端手法,說明了人存在的「獨特性」的必要。存在主義哲學中的根本在於,先存在,而後有意義,人生而並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意義必須是被挖掘與創造的,賽門跳出規矩既有的框架,活得自由放蕩而且快樂,這可以作為詹姆斯內心對於理想型的一種投射,但是詹姆斯的本質善良認真,只是不善於人際表達,他忽略了自己美好善良的另一面,只顧及要在險惡的職場與情場生存,當然無法企及賽門,這也呈現社會價值與個人本身價值的激烈衝突。

  
如果說一切只因為比不上更符合社會價值的自己就選擇輕生自殺,那存在的意義本身也太過狹隘了。
  
還記得高中時期,北一女畢業的班導曾說當時有兩名人社班的學生,因為讀了存在主義相關的書籍而相約自殺,造成憾事,這個故事的印象讓我有著存在主義很危險的念頭。存在的思考如果只從本質討論,而不尋求更寬廣的解釋的話,那最終大概只能導向消沈與死亡,當一切被消去,人還有很多可以追求與嚮往的,人不能只為了依賴的事物而活。


  
故事最終,詹姆斯選擇殺了自己與賽門,甚至算好跳樓獲救的可能,而將賽門銬在房間的床上,這大概是整部電影中他所最積極去做的事情,如果什麼都不爭取,只有退讓的話就什麼也無法擁有,而當在救護車中,警察說現在很少有人像你這麼做了之時,詹姆斯微笑回答:「是嗎?我倒以為自己是獨一無二。」

  
剎那間,我想他已經理解了存在的真諦。

  
後記:
第一次和一去西門真善美看文藝片,因為導演不太使用配樂,電影畫面又暗沈的關係,真的是需要相當好的精神才不會睡著(我睡過了一小段),不過現在回想確實是部精彩且具有巧思的電影,作為我二十一歲的開幕影片,我想大概也還算合適吧。

主演是Jesse Eisenberg ,之前在《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有精彩演出,真的很適合表現反社會人格的角色,但厲害之處在於,明明賽門和詹姆斯同時出現的場景很多,觀眾卻仍然可以一眼看出差異,演技精湛。


導演是Richard Ayoade,上一部作品是《初戀潛水艇(Submarine)》,可以看出有相同的色調,初戀潛水艇也是我一直想看還沒補完的清單啊啊。

  
032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