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7日 星期五

攝影:當代



























(上圖:波蘭攝影師Dariusz Klimczak的超現實主義作品可以作為攝影作品來看待嗎?


  
1975年,柯達公司的工程師史蒂芬沙森(Steven Sasson)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數位相機,從此改變了攝影歷史,讓攝影躍進到下一個領域:資訊時代,而這項曠世發明也讓柯達公司在三十八年後正式破產倒閉。


當代的攝影已經不再是被壟斷的技術。


這是一個革命性的資訊時代,無時無刻、每分每秒科技都在創新,電腦技術的發達能讓相片電子化儲存,社群媒體如Facebook、Instagram等讓相片充斥我們的生活,全世界每分鐘有二十萬八千三百張影像被創造,同時間行銷與數位設計也蓬勃發展,攝影的應用不斷被擴張、延展、變形融入我們生活。

  
同時間,Adobe數位行銷公司創造了另一項革命性的產品,Photoshop,讓全世界為之瘋狂,攝影已經不再只是徘徊在記錄與美學間的課題,從此走上矯飾主義的路線,為求商業化與美感認同,模特兒修圖,風景照修圖,這些影像的本質改變成為另一種意義,是為迎合潮流而誕生的意義。

  
當高階數位相機的價格越來越便宜,手機上的鏡頭畫素越來越高,修圖軟體日益精進,我們犧牲的是技術與精確,全世界的攝影水準由低至高、高至低被拉往一個平均值。

  
但攝影的本質並沒有改變。

  
事實上,我無意譴責這樣的潮流,即便現在仍有很多攝影師仍堅持使用底片與傳統相機,而商業化的矯飾路線近年也受到各方批評,但攝影能力的普及是好事,當人們越來越容易取得一項技術,市場便隨之擴大,攝影師的專業能力也備受考驗與挑戰,也會有越來越多人學會欣賞攝影這項技藝,如區區在下。

  
然而,當攝影被應用的層面越來越廣,包括平面設計、廣告、雜誌封面、書本插圖等,純粹作為作品欣賞的時光就越來越少,我想嚴格的考量上,這些應用性質的攝影應該要被歸類在另一個範圍(即「設計」),我們無法用攝影本質的視角去評斷他們,因為無論從創造或再製的意義上,那些事物的價值已經被徹底改變。

  
在這樣的情況下,當代攝影的挑戰將會更加嚴苛。


當人們可以用軟體調對比度、曝光,並裁切畫面改變構圖,強化景深與清晰,攝影的精確與技術性就被犧牲,因為我們會想之後再後製就好,而這樣的心態就是用以區分專業攝影師與業餘愛好者的關鍵。

  
攝影的技術會被誤解,譬如說,是不是只要主題清晰、背景拼命調模糊就是好照片?或只要用三分法則就可以得到完美構圖?這樣不專業的質疑會讓人們去誤解技術這件事,而這也是攝影師所脫穎而出、與眾不同的地方。

  
當全世界每分鐘有二十萬八千三百張影像被創造,攝影師要如何從中創造偉大的作品,以及我們在學習攝影的過程中,如何去思索什麼是一張好的照片,並且融合當代元素去創新,這將會是學習攝影者在現代會受到最嚴峻的挑戰。

  

0418


附註:上面的論述並沒有解決超現實主義攝影作品是不是可以被當作攝影討論的問題,但就現在而言我是不會接受用攝影來討論的

波蘭攝影師Dariusz Klimczak作品:
http://www.tumtum.hk/news/articleView.html?idxno=46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