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日 星期三

《忽然一陣敲門聲》:說個好故事



























「生活苦悶,快給我講一個故事來逃離現實!」


通常,我不太閱讀短篇小說,上次記憶中有厲害的短篇小說,已經是黃麗群的《海邊的房間》了,原因是短篇小說很難將故事說得清楚又精彩,通常需要強大的轉折或創意,才能將印象狠狠地刻意印在腦海中,就我閱讀過的經驗而言,通常是在短時間內就會全部忘光的。


相較於寫個精彩的長篇而言短篇困難得多,要將情節與對人物的刻畫濃縮在幾句話之內,還要不落俗套,有時我們會為了情節去加強補述,文章長度一直增加,但以色列小說家 Etgar Keret 竟然可以將一個好故事在八百字到一萬字之內說完,這是件不可思議的事。


他抓到了某些核心,透過精準的觀察,絕佳的想像以及精確的描寫。


寫實參雜部分的荒謬,意外地反映出人性的側寫,他的想像力延伸到生活的每個角落,既不庸俗,又幽默好笑,大膽的時候很張狂,冷靜的時候很內斂,有些法國電影大師費里尼的格調。


人們說謊,謊言在世界某個地方成真;
會實現三個願望的金魚;
拉開舌頭下的拉鍊後,男人變成了另一個人;
透過顏色來訴說種族迫害,怨責上帝,沒想到上帝也是有缺陷的種族主義受害者;
美國男人和以色列女人在一夜的相處後分離,惦念了彼此一年;
賣保險的人,在瀕臨死亡之後獲得財富和成功,卻懷念起死亡的邊緣...


艾加善於轉換,直擊人性的陰暗與孤獨。


原本是日常場景,幾句後換成他人的視角,加入隱喻、幻想、夢境、歇斯底里,有些是關於經濟大蕭條,有些關於自殺炸彈客攻擊,現實在他的操弄之下變得支離破碎,他描寫的不是社會寫實,而是人的處境,人的侷限和缺陷,看完故事的當下可能會很困惑,但過段時間後情節開始發酵,你會從中理解些什麼。這是需要慢慢品嚐的書(但很不幸我趕進度似的看完了)。


艾加從小罹患氣喘,為跟別人溝通,習得了說話精簡扼要的能力,這也養成他寫作的習慣,他也試圖寫作長篇小說,但總是覺得太過累贅,我以為寫短篇小說的方式是減法,將劇情一再刪減,就像畢卡索的牛一樣,最終留下核心;但艾加似乎並非如此,他是從故事的核心出發。


這樣的寫作方法隱約嘲弄了所有說故事的人:如果可以將故事用一百字說完,那為何要用到一百零一字呢?


長篇有長篇的優勢,那是細節精確的展現,人物雕琢的技術,語言的魔術瑰麗如繁花似地展開,令人難以自拔其中,但短篇要求的是精煉與簡潔,兩者的重點並不相同。


故事的核心是什麼?如何說一個好故事?


我想艾加用他的小說展現了最好的示範。


0402




備註:畢卡索的公牛系列展現出來的極簡主義是Apple信奉的設計概念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